
作为商业顾问,总有人问我:环境变化,周期来临,创业变难了。对于创业和想要创业的人,有什么建议?
我说自己特别敬佩一种人,他们创业像下围棋,走一步,看五步。那种敏锐透彻的战略思维,甚至有时让人感到“害怕”。
未来,变化更快。这些真正具有战略眼光的人,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大,有很大的概率活得很好。
但是,你要先判断掂量,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,有没有这样的战略能力?
如果是,恭喜。如果不是,我很重要的一个建议是,提高自己的战略能力,努力成为这群人。或者,跟随他们。
我特别喜欢雷军的一句话:别用战术的勤奋,掩盖战略的懒惰。
尽管这句话,估计都快被说烂了,听得耳朵都要长茧,但我还是要说。我觉得很多人没有真正意识到战略的重要性,尤其是现在。
因为我每次提到这个观点时,都有人不同意,旗帜鲜明的反对。其中包括一些“成功人士”。
他会说,哪里有什么战略,我那会创业,一片荒芜,根本看不清方向。一直往前冲,杀出条血路来,就是我的战略。
我资金链断裂的时候,团队面临解散的时候,竞争对手追赶的时候,连觉都不敢睡,含着泪咬着牙死死坚持。“血海无涯苦作舟”,就是我的战略。
我只能颤颤巍巍地说,我理解你的辛苦和激动。但是,那些创业路上死掉的人,同样“坚持”。
坚持,可以保证让人一直往前跑,但却不能保证让人一直跑到终点。
这条艰辛凶险的路上,遍布深坑和暗礁,跌落、撞毁,可能就没命了。
你比较幸运,一路狂奔的过程中,尽管被石子绊倒,被荆棘划伤,弄得一身伤损,但终究活了下来。
但那些死掉的人呢?他们为了创业梦想,卖车、卖房,苦苦“坚持”,最终还是失败。到头来留下的只是一句惋惜,甚至是一句嘲笑,说他们败就败在太“固执”。
凭什么成功就叫“不放弃”?凭什么失败就叫“认死理”?
我说,你很幸运,你是商业世界的幸存者。但你的想法,可能只是幸存者的偏见。
坚持很重要,但不是最重要。坚持,应该是每一位创业者的基本功。

我说这个观点可能又有些人不同意,但从宏观上来讲,之前很多成功的创业者,很大一部分是靠“运气”。或者说,靠“时代”。
比如改革开放40年,GDP平均每年9.5%的增长,有一段时间甚至在10%以上。高速增长的经济,让赚钱比较容易。
比如巨大的人口红利。充沛低廉的劳动力,造就了一批又一批“世界工厂”。
比如2000年左右的房地产,是增长红利的行业,胆子大一点,冲进去,几乎就能赚钱。
再比如同样是2000年左右,全国网民的数量高速增长。也是那个时候,集中诞生了一批现在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。阿里、腾讯、百度,都出生于那个时代。
阿里巴巴马云说,阿里巴巴的成功是靠运气,并非依靠勤奋;
“大佬”们说自己的成功大部分是靠运气,这是自谦,也是一种事实吧。
必须承认,有些时候年景就是好,有些时候创业就是比较容易成功,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就处在这样的创业红利窗口期。
在“黄金时代”里,即使不会有马云马化腾,也会有李云李化腾、也会有王云王化腾。

我觉得,只有承认了这一点,才会更加懂得珍惜。会更努力,把运气,变为实力。
否则,在创业“黄金时代”渐渐远去的今天,还误认为自己停留在商业世界变化不快的昨天,就会陷入思维的误区,会很危险。
像有些人会把世界归结为单向的“因果论”。只要做对这件事,就能得到那件事。只要我坚持,就可以成功。
或者,退化为“经验论”。过去你是这么做,他是这么做,现在我也要这么做。
甚至,再退化为“乱拳论”。就是冲,就是杀,不断试错,大不了死了再来。
可是,你现在还敢错吗?还能错吗?在心知肚明的变化和环境面前,倒下了,还有多大的可能性像以前一样再爬起来?
在你一路狂奔时,还是会有许多深坑暗礁。但是,你至少可以选择走哪条路。
战略就像选车道,选对了道,也许可以少遇到那么一两个坑,能躲过去,能绕过去。少10%的可能性跌落,成功的概率就稍微高那么一些。
选错了道呢?就算你开宝马,也只能眼睁睁被吉利超过。甚至是,跑得越快,死得越快。
我时常说,过去创业太容易。让一群大学生参加小学生考试,个个都考95分。
这对真正具有战略能力,能考到99分的高手,不公平。
当平均分只有70分,甚至不及格的时候,对这些优秀的人反而是好消息。
普通人创业的“黄金时代”,渐渐远去。但精英创业的“黄金时代”,刚刚来临。

回到最开始的问题,对于创业和想创业的人,有什么建议?
仔细思考掂量自己,是不是真正有手术刀一般精准,上帝视角一般全面的战略思维,自己是不是人群中那1%。
如果你是那1%,恭喜你。如果你是普通人,拼命提高战略能力,努力成为那群人。或者,跟随他们。